當患者被診斷為膽囊結石時,經常會關心結石的大小對疾病的嚴重程度有多大影響。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簡單,不能簡單地透過結石的大小來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有時候,反而是越小的結石,患者遭遇意外的機率越高。
通常情況下,小於1cm(10mm)的結石是最活躍的,也最容易反覆發作,並引起較嚴重的併發症。相比之下,較大的結石在體內可能“安然無恙”,臨床上常稱其為“無症狀膽囊結石”,但長時間存在時,也會引發急性或慢性膽囊炎、膽囊穿孔等併發症。由此可見,膽囊結石就像是一顆“定時炸彈”,無論結石的大小,一旦出現症狀都應積極就醫治療。
大部分膽囊結石是不固定的,它們會隨著人的體位變化而移動。因此,結石有可能在體位變化時掉入膽囊管、膽總管、肝膽管等管道中。結石越小,掉入的機率越大,特別是泥沙樣膽固醇結石。
對於小結石,有以下幾種意想不到的併發症:
1. 膽囊管:小結石可能會長期梗阻膽囊管而不發生炎症,導致膽汁積水。
2. 膽總管:如果小結石停留在膽總管內,它可能會引發繼發性膽管結石、膽管炎、梗阻性黃疸等問題。當結石阻塞胰膽管的壺腹部時,可能會引起急性或慢性胰腺炎等疾病。
3. 肝內膽管:肝內膽管細長且有較多分叉,一旦發生小結石堵塞,可能導致肝葉纖維化和收縮、化膿性膽管炎、肝膿腫、膽道出血、肝膽管疼痛等嚴重併發症。
膽囊結石的治療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 膽囊結石的溶石和排石療法可能會帶來較大的風險。與膽囊結石不同,泌尿系統的結石是可以透過碎石和排石的方法來處理的。然而,在膽道系統中,結石在膽管內發生嵌頓或堵塞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威脅和併發症,其中最常見的是急性胰腺炎。因此,對於膽囊結石的治療,不推薦溶石和排石療法。
2. 不管大小,一旦出現膽囊結石的症狀,都應該及時治療。雖然膽囊結石有可能終生無症狀,但這並沒有科學依據。臨床實踐證明,膽囊疾病的治療效果取決於治療時機。在膽囊結石導致併發症之前,當口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應儘早進行外科手術治療。對於處於“無症狀”或“輕症”階段的膽囊結石患者,微創保膽取石手術是一種最優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