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微控制器上的轻量级SM2加密算法实现:C语言详细指南与完整代码解析

2023-09-22 15:05:42

引言

在当今的数字化世界中,安全性是每个系统的核心。无论是智能家居、医疗设备还是工业自动化,每个设备都需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对于许多应用来说,使用高级的微控制器或处理器可能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它们可能会增加成本、功耗和尺寸。这就是为什么8位微控制器仍然在许多应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但是,8位微控制器的计算能力有限,这使得实现复杂的加密算法变得具有挑战性。SM2是中国国家密码管理局推荐的公钥密码算法,它在安全性和效率方面都表现出色。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8位微控制器上实现一个非常小的SM2版本。

背景

SM2是基于椭圆曲线密码(ECC)的公钥密码算法。与RSA和DSA相比,ECC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小的密钥尺寸。但是,传统的ECC实现可能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这对8位微控制器来说可能是不切实际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个轻量级的SM2实现,它可以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运行,而不会牺牲太多的性能。


SM2的基本概念

在深入研究代码之前,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些SM2的基本概念。

  1. 椭圆曲线:SM2使用的是特定的椭圆曲线,这些曲线上的点可以用来表示公钥和私钥。
  2. 点的加法和倍乘:这是ECC中的两个基本操作,用于密钥生成、签名和验证。
  3. 数字签名:使用私钥生成的,可以用公钥验证的数据。
  4. 公钥和私钥:公钥是可以公开的,用于加密和验证签名;私钥是保密的,用于解密和生成签名。

在8位微控制器上的挑战

  1. 有限的计算能力:8位微控制器的处理能力有限,这使得进行大量的数学运算变得困难。
  2. 内存限制:这些微控制器通常只有几KB的RAM,这限制了我们可以使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3. 功耗和速度:在保持低功耗的同时,我们还希望算法能够尽可能快地运行。

代码实现

为了在8位微控制器上实现SM2,我们首先需要定义一些基本的数据结构和函数。以下是我们的C语言实现的一部分:

// 定义椭圆曲线上的点
typedef struct {
    uint8_t x[32];
    uint8_t y[32];
} ECPoint;

// 定义SM2的公钥和私钥
typedef struct {
    uint8_t privateKey[32];
    ECPoint publicKey;
} SM2KeyPair;

// 初始化椭圆曲线上的点
void initECPoint(ECPoint *point) {
    memset(point->x, 0, 32);
    memset(point->y, 0, 32);
}

// 生成SM2密钥对
void generateSM2KeyPair(SM2KeyPair *keyPair) {
    // 这里是密钥生成的代码...
}

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实现点的加法、倍乘、签名和验证等核心功能。

注意:为了简洁和清晰,本文中的代码可能不是最优的或最完整的实现。为了获得完整的项目和更多的优化技巧,请下载完整项目

第二部分:核心功能的实现


点的加法与倍乘

在椭圆曲线密码中,点的加法和倍乘是两个基本操作。为了在8位微控制器上实现这些操作,我们需要考虑效率和内存使用。

点的加法:

当我们说点的加法时,我们实际上是在椭圆曲线上合并两个点。以下是一个简化的C语言实现:

void pointAddition(const ECPoint *P, const ECPoint *Q, ECPoint *result) {
    // 省略了具体的数学运算...
    // 使用P和Q的x和y坐标来计算result的x和y坐标
}

点的倍乘:

倍乘实际上是多次的点加法。以下是一个简化的C语言实现:

void pointMultiplication(const ECPoint *P, const uint8_t scalar[32], ECPoint *result) {
    ECPoint temp;
    initECPoint(&temp);
    for (int i = 0; i < 256; i++) {
        if (scalar[i / 8] & (1 << (i % 8))) {
            pointAddition(&temp, P, &temp);
        }
        pointAddition(P, P, P);
    }
    memcpy(result, &temp, sizeof(ECPoint));
}

数字签名与验证

使用SM2进行数字签名和验证是其主要的应用之一。以下是这两个操作的简化实现:

数字签名:

typedef struct {
    uint8_t r[32];
    uint8_t s[32];
} SM2Signature;

void sm2Sign(const uint8_t *message, const uint8_t messageLen, const SM2KeyPair *keyPair, SM2Signature *signature) {
    // 省略了具体的签名算法...
    // 使用私钥和消息来计算签名的r和s值
}

验证签名:

bool sm2Verify(const uint8_t *message, const uint8_t messageLen, const SM2Signature *signature, const ECPoint *publicKey) {
    // 省略了具体的验证算法...
    // 使用公钥、消息和签名来验证签名的有效性
    return true;  // 如果签名有效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优化策略

为了在8位微控制器上实现高效的SM2算法,我们采用了以下优化策略:

  1. 使用查找表:为了加速数学运算,我们可以预先计算并存储一些常用的值。
  2. 减少内存分配:通过重用变量和缓冲区,我们可以减少动态内存分配,从而节省RAM。
  3. 循环展开:在某些情况下,展开循环可以提高效率,尽管这可能会增加代码大小。

这部分介绍了SM2在8位微控制器上的核心功能实现。在下一部分,我们将探讨如何测试和验证我们的实现,以及如何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它。

第三部分:测试、验证与实际应用


测试与验证

在任何加密算法的实现中,测试和验证都是至关重要的。为了确保我们的SM2实现在8位微控制器上正确无误,我们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1. 单元测试:为每个函数编写单元测试,确保它们在各种输入条件下都能正确工作。
void test_pointAddition() {
    // 使用已知的输入和输出来测试pointAddition函数...
}

void test_pointMultiplication() {
    // 使用已知的输入和输出来测试pointMultiplication函数...
}

void test_sm2SignAndVerify() {
    SM2KeyPair keyPair;
    generateSM2KeyPair(&keyPair);
    uint8_t message[] = "Hello, SM2!";
    SM2Signature signature;
    sm2Sign(message, strlen(message), &keyPair, &signature);
    assert(sm2Verify(message, strlen(message), &signature, &keyPair.publicKey));
}
  1. 性能测试:测量每个函数的执行时间和内存使用情况,以确保它们满足微控制器的限制。

  2. 端到端测试:模拟实际应用场景,从密钥生成到签名和验证,确保整个流程都能正确工作。


实际应用

在8位微控制器上实现SM2的一个主要应用是物联网(IoT)设备。这些设备通常需要与云服务器或其他设备进行安全通信。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例子,描述了一个IoT设备如何使用SM2进行安全通信:

void sendSecureMessage(const uint8_t *message, const SM2KeyPair *keyPair) {
    SM2Signature signature;
    sm2Sign(message, strlen(message), keyPair, &signature);

    // 将消息和签名发送到服务器或其他设备...
}

bool receiveSecureMessage(const uint8_t *message, const SM2Signature *signature, const ECPoint *publicKey) {
    return sm2Verify(message, strlen(message), signature, publicKey);
}

总结

在本文中,我们详细介绍了如何在8位微控制器上实现一个非常小的SM2版本。我们首先了解了SM2的基本概念,然后深入探讨了核心功能的实现,最后讨论了如何测试、验证和在实际应用中使用我们的实现。

尽管8位微控制器的计算能力和内存都受到限制,但通过精心的设计和优化,我们仍然可以实现高效和安全的加密算法。这为物联网设备、嵌入式系统和其他资源有限的环境提供了强大的安全保障。


注意:为了简洁和清晰,本文中的代码可能不是最优的或最完整的实现。为了获得完整的项目和更多的优化技巧,请下载完整项目

更多推荐

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Day45 | 动态规划(7/17) LeetCode 70. 爬楼梯 (进阶) 322. 零钱兑换 279.完全平方数

开始第七天的练习!第一题70.ClimbingStairsYouareclimbingastaircase.Ittakesnstepstoreachthetop.Eachtimeyoucaneitherclimb1or2steps.Inhowmanydistinctwayscanyouclimbtothetop?在刚进

ScrollView如何裁剪粒子特效

1)ScrollView如何裁剪粒子特效2)Unreal在移动设备中无法使用Stat命令获取到GPUThread的耗时3)Unity中如何看到相机视野范围内的剔除结果这是第354篇UWA技术知识分享的推送,精选了UWA社区的热门话题,涵盖了UWA问答、社区帖子等技术知识点,助力大家更全面地掌握和学习。Rendering

Zero-Shot 使用简单两层网络不用训练就能进行图像恢复

文章今天要分享的文章是CVPR2023比较有意思的一篇《Zero-ShotNoise2Noise:EfficientImageDenoisingwithoutanyData》,通过简单的两层网络,并且不需要数据训练直接进行图像恢复代码https://colab.research.google.com/drive/1i8

Si314 低功耗 14 通道电容触摸传感器,软硬件兼容替代GTX314L

Si314是一款具有自动灵敏度校准功能的14通道电容传感器,其工作电压范围为1.8~5.5V。Si314设置休眠模式来节省功耗,此时,功耗电流为10uA@3.3V。Si314各个感应通道可实现独立使能、校准、灵敏度调节,可以确保可靠性,且具有自适应滤波功能,以应对各种噪音和环境变化。I2C串行接口可以读写内部寄存器,检

OpenStack创建云主机并连接CRT

文章目录OpenStackT版创建云主机并连接CRT命令行操作(1)创建镜像(2)创建实例(3)创建网络创建内网创建外网(4)创建安全组(5)创建路由(6)创建云主机(7)绑定浮动IP(8)登录云主机(9)CRT连接图形化操作(1)创建镜像(2)创建实例(3)创建网络创建内网创建外网(4)创建安全组(5)创建路由(6)

MTR 网络连通性测试工具 基础入门 整理

MTRMTR的全称是mytraceroute,是一个集合了ping与traceroute功能的网络诊断工具,广泛应用于链路测试。相对于traceroute只会做一次链路跟踪测试,mtr会对链路上的相关节点做持续探测并给出相应的统计信息。因此,mtr能避免节点波动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所以其测试结果更正确,建议优先使用。安装

Vue进阶(幺陆玖)信创适配改造

文章目录一、前言二、方案实施2.1存在的问题2.2方案优化2.3User-Agent详解三、拓展阅读一、前言随着外部监管对国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所在产品团队信创专项改造工作开始实施,需求如下:信创平台控件只能使用在信创终端使用,不能应用在Windows上,存量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能够识别业务人员当前使用的终端操作系统,若

【算法练习Day3】 移除链表元素&&设计链表&&反转链表

​​📝个人主页:@Sherry的成长之路🏠学习社区:Sherry的成长之路(个人社区)📖专栏链接:练题🎯长路漫漫浩浩,万事皆有期待文章目录移除链表元素其他问题设计链表其他问题反转链表其他问题总结:移除链表元素203.移除链表元素-力扣(LeetCode)链表问题大多都可以用虚拟头结点的方法,使链表的插入和删除操

实施主品牌进化战略(三):建立产品竞争与进化体系

产品早晚都会抵达成熟期,所以建立一个有效的产品竞争与进化体系,才能保障产品更新迭代与时俱进在跨周期中实现增长和主品牌进化。同时这也是工业制造、汽车制造、软件开发、食品饮料、人工智能等行业强者穿越周期的战略共性。3M:以超级技术打造产品竞争与进化体系3M公司,诞生于1902年,以胶粘技术起家,后发展出光学、医疗、研磨以及

写在2023,转行软件测试的我后悔了吗?

前言朋友,作为一个曾经从机械转行到IT的行业的过来人,已在IT行业工作5年,分享一下我的经验,供你参考。讲真,现在想通过培训班培训几个月就进入IT行业,越来越来难了;如果是在2018年以前,还有机会,一方面,那个时候IT行业还不算卷,需求还是蛮大的;但最近这一两年,由于大环境不好,很多互联网大厂都开始裁员了,连科班出身

计算机网络与技术——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与技术——物理层👻物理层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基础知识🚢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信道的基本概念🚢信道的极限容量👻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导引型传输媒体🔊非导引型传输媒体👻信道复用技术🥏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宽带接入技术☃️ADSL技术☃️光纤同轴混合网(H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