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是一種全身性骨病,表現為骨量低下、骨頭微小結構受損,易發生骨折。根據病因的不同,骨質疏鬆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原發性骨質疏鬆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出現,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這是因為人體的骨細胞分為兩種型別,即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年輕時,成骨細胞主導骨量增加;中年時,兩者相對平衡;年老時,破骨細胞開始占主導地位。女性絕經後,激素水平變化導致破骨細胞活躍度增加,從而加速骨質破壞,致使女性絕經後骨質疏鬆的發病率較高。
繼發性骨質疏鬆指的是身體本身存在原發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等,而這些疾病的長期治療可能會導致骨質流失加快,進而發展成骨質疏鬆。例如,長期服用激素會影響人體骨量,使骨質丟失進一步加速。
總之,骨質疏鬆是一種常見的骨病,根據病因可以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型別。原發性骨質疏鬆與年齡和絕經後激素水平的變化相關;繼發性骨質疏鬆與身體存在原發性疾病或長期服用激素有關。及早診斷和治療骨質疏鬆非常重要,以預防骨折和進一步的骨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