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踝骨折的手術治療適應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相關輔助檢查顯示後踝骨折塊累及超過1/4,並伴有明顯錯位及關節面不平整;其次,骨折塊較大或關節面不平整時,容易引發踝關節不穩及創傷性關節炎等併發症。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考慮手術固定,通常採用螺釘或鋼板進行內固定。
手術的目標是修復關節面,恢復踝關節的穩定性,並儘可能避免由於骨折造成的併發症,如踝關節不穩定和創傷性關節炎。手術方案的確定需要結合X光片和CT掃描等相關檢查,以明確骨折塊的特點,並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在進行手術之前,還需要進行全身評估,確保患者身體狀況良好,沒有禁忌症或併發症。術前準備包括細緻完善的手術計劃、術前血常規、凝血功能和骨密度檢查,以及合適的麻醉準備。
手術步驟一般包括麻醉、切口放置、解剖骨折碎片、恢復並穩定關節面、修復韌帶和肌腱損傷、切口縫合等。術後應注意傷口護理、疼痛管理、康複訓練等綜合治療措施,以促進患者早日恢復。
總而言之,透過手術修復後踝骨折的關節面,恢復關節的穩定性,是治療後踝骨折的有效手段,能夠避免踝關節不穩和創傷性關節炎等併發症的發生。但在確定手術適應症時,應全面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並綜合考慮相關檢查結果,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